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技術文章」標籤的文章

Logic Pro X 10.2.0 更新釋出

Apple在台灣時間2015/08/26推出Logic Pro X  10.2.0更新 Alchemy加入Logic Pro 合成器行列 這更新的最大亮點其實只有只有一個,那便是Alchemy的加入。雖然我早已購買Alchemy,但對其介面設計其實相當詬病,所以使用頻率也不高,但這次下次更新完畢後,我打開Apple重新設計的Alchemy UI,只有一句話想說:「門面好看,真的真的相當重要」。 我讓各位比較一下新舊介面,同時將相同的功能區,以不同色塊標示出來,大家便能看看前後的差異有多大。 兩個Alchemy的功能區塊比較 Apple Alchemy界面清爽,但功能並未減少,而Camel Audio Alchemy的介面則令我望之卻步。其實這個合成器沒有很複雜,但介面卻把它搞爛了。還好,Logic把他救了回來。 而更令人興奮的是,Camel Audio Alchemy的音色包是分開賣的,需要哪個音色得一包一包買;而Apple Alchemy則依照傳統大放送,所有音色包一次通通給你!還能將EXS24的音色拿過來用,如果這不是佛心,那什麼才是佛心。 希望Apple 下一個買的是 Nexus 2 ,衷心希望~ 雖然Alchemy本身邏輯並不困難,但說實話,要拿它來寫一整本書也是輕鬆簡單。因為他跟Logic Pro內建的ES1以及ES2一樣,Alchemy裏頭所有參數,也是可以自由串接。只是,Alchemy比ES1等合成器,更加直覺。 雖然我無法在這裡一一說明Alchemy的功能,畢竟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Logic Pro X 10.2.0的更新內容,但是我還是希望跟各位分享Alchemy的幾個關鍵功能: Alchemy是由四個聲音來源組成的 Source 他們分別為A、B、C、D,在這四個區域,你可以自由選擇以Audio File、OSC(震盪器)或者EXS24的取樣音色來當音源。四個區域有獨立的開關與參數,我用最笨最直接的算術去算,四個音源單純搭起來,不用琶音器等等參數,我已經有16種音色。 下面這段影片可以稍微讓大家了解一下音色的變化: Transform Pad與X/Y Control 接著搭配上Alchemy最著名的Transform Pad與X/Y Control,音色的變化就更多了...

All-in-one or One-for-each

長期以來我一直相當節制EastWest Play的使用,因為MAC-mini實在開不了幾個樂器。沒想到換了一台六核的電腦,發現能使用的樂器數居然和原來沒太大差別,好奇心驅使下,我開始上網找答案,沒想到居然發現一個長期以來我一直錯誤的觀念。 那就是Multi-timbral 什麼是Multi-timbral?Multi-timbral,是Logic Pro提供給多軌音源(Multi-Channel-instrument),諸如NI的Kontakt;Spetrasonic的Stylus以及Eastwest PLAY等音源使用的軌道。 只要在開啟軟體音源軌道時勾選multi-timbral,便能將多軌音源的MIDI訊號,記錄在不同的Logic Pro軌道上。如下圖,我開了一個Multi-timbral track,掛上Eastwest PLAY,便能在只開一個軟體音源的前提下,使用最多16軌不同的樂器。 只開一個軟體音源便能使用16個不同的樂器,貌似非常省資源。但實際上呢?我做了一個實驗。 AFO是all-for-one的意思 在這裡我使用了Multi-timbral,下圖是CPU的狀況: OFE是one-for-each的意思 在這裡我開了四個軟體音源軌道,掛了四個軟體音源,而下圖是CPU的使用狀況: 從比較中我很驚訝的發現:當我使用Multi-timbral時,不管我有幾顆CPU,PLAY永遠只用一顆工作;而當我一個音色開一個PLAY時,雖然表面上看來我開了較多的軟體音源,但資源卻由多核心平均的分攤。 我想這大概是因為Logic Pro的軟體音源軌道,並沒有針對多軌音源設計的緣故,因為Logic Pro內建的軟體音源中,並沒有多軌音源。因此,當你使用Multi-timbral的時候,雖然能用,但事實上,Logic Pro只認得單軌音源,所以多軌音源對Logic Pro來說,只是一個自己在內部分MIDI Channel的單軌音源而已。 因此單軌音源能用多少資源,多軌音源也一樣,不會比較多。所以一直以來我都以為Multi-timbral是比較省資源的做法,如今看來,恰恰是相反。 所以可以想見,以後編曲時,畫面大概會被視窗佔滿吧,DAW對不同的外掛不會有不同的邏輯,所以PLAY如此,Kontakt也會一樣。好處是這樣...

關於「吃」Tone

吉他與我 在學習吉他的過程中,「吃Tone」這個名詞,總不時在器材的評價中出現。然而,癡漢我懂,吃Tone是什麼? 不管你同不同意,請聽聽看我這樣的理解,能不能釐清你對吃Tone的疑慮。 什麼是吃Tone? 電吉他插入音箱,是一種Analog to Analog,類比轉類比,轉換勢必造成訊號減損。訊號減損便是「吃Tone」,接著,隨著我們轉大音量,音箱不斷放大被吃過的吉他訊號,於是「吃Tone」現象,便愈發的明顯。 然而有接觸必有損耗,是必然的定律。「吃Tone」既無可避免,於是各大音箱廠牌,便期望以其獨特設計,彌補被吃掉,或者說耗損的部份。 以譬喻來說,吉他插入音箱,你可以想成是將Wave檔轉成MP3,而音箱將訊號放大,則是MP3還原成Wave檔的過程。但問題是,當我復原始訊號時,怎麼知道Wave在轉換成MP3的過程中,損耗了哪些部分?事實上,沒有人知道!因為縱使數據完全一樣,人耳聽起來的感受依舊不同。 所以便出現了兩條理路。某些廠商便致力於「還原」訊號,他們認為音箱的目的,是單純的放大訊號,不應該有所扭曲。於是這些廠商,便成為玩家口中最不「吃Tone」的廠牌,如我非常喜愛的Victoria Amp或Bogner;但某些廠商卻不這麼想,他們認為原始訊號不論如何,是不可能被還原的,所以便致力於「染色」,損耗既是必然,那我就用我的方式,把它還原出來。這類音箱大概就是玩家口中有「個性」的廠牌,或者辨識度相當高的廠牌,如Mesa Boogie或Marshall。 吃Tone有好壞之別嗎? 這件事本身就沒有好壞之別。如果訊號減損就是「吃Tone」那全天下大概沒有一顆合格的音箱;如果「吃Tone」被用來解釋你不喜歡,或不喜歡某顆音箱或效果器,那你喜歡或不喜歡的,可能只是它「染色」的方式。 真實絕對是好的。但在音色的世界裡,但我想讓更讓人如痴如醉的,是獨特的「染色」。比如Fender的Clean Tone;Mesa boogie的Drive Tone,不論歲月怎麼沖洗,只要耳朵一聽到,依舊瞬間便能觸發美好的記憶。 同樣標榜Vintage的音箱,一個可能是用舊電路技術,真的去做仿古音箱;而另一個則可能透過模擬技術,去做出仿古的聲響。這中間可有好換之別?選擇仿古音箱質感當然比較好,但花了三萬、五萬可能只有一種Tone;選擇模擬技術可能仿古沒那麼到位,...

如何在匯入MIDI檔時,保有或改變原 Project 的節奏、調性、拍速

這是一個在 Logic Pro 討論區的朋友Peano Liu所提出的問題,正好,我曾為這個問題傷過腦筋,也怕自己再忘記,所以將方法寫再部落格中,除了解答,也同時備忘。 Project定義視窗 Logic Pro會在開啟檔案的同時,定義Project的屬性,包含調號、調性與拍速,當然這些參數事後都能修改,但在一開始,我們便如此定義了一首歌。所以當你預覽Apple Loop的時候,他的拍速與調號,會以符合Project定義的方式播放。所以有時候,某些Apple Loop聽起來會怪怪的,好像聲音被過度拉扯的感覺,這是因為原始Apple Loop的調號速度,與Project相差太遠的緣故,所以Logic Pro才有一個可以改變調號預覽的功能。 改變預覽調號 延伸來看,新開的Project會要求我們定義其拍速、調性與調號,那使用Open Project開啟的Midi File呢?因為Midi File本身含拍速、調性與調號的資訊,所以這些資訊,便會成為這個Project的定義。因此,當你放入第二個含有不同拍速、調性、調號的Midi File時,以DAW的邏輯來說,一首歌不可能有兩種定義,所以Logic Pro便會改變後來置入的Midi File內容,讓其調性、速度與調號,符合Project的定義。因此,當Project開好了以後,不管你用任何方式輸入Midi File,都不會改變Projct的定義。 那如果我想用Midi File的定義,重新定義Projct怎麼辦? Import Global Track 也可以,只要Import別的Project的調性、調號、拍速定義即可。但由於一首歌只能有一個定義,因此使用此功能之後,原始的定義便會被覆蓋掉,請小心服用。(當然你也可以用分Set的方式同時保留原始定義與輸入的定義。) 把欲輸入的Midi File存成一個Project,假設此Project檔名為"A" 在目前工作的Project中使用Browser-->All Files,選取"A",按下右下角Import 如果想輸入Project的定義,請按下Global按鈕,預設是關閉的 按下後,含有資訊的Global Track便會出現在選單中 選取後按下Import,收工 以上便是輸入P...

新玩具 UAD Neve 1073 & Preamp

早在UAD 1的時代,我便買了UAD Neve 1073 Plug-in,那時候我記得一張卡只能跑4個1073,但卻不妨礙這個EQ成為我的主力。 大概是去年吧,UAD挑出幾款最受歡迎的Plug-in進行升級,而Neve 1073是其中最大的亮點。因為EQ and Pre的組合,在工作中非常非常的實用而且方便。甚至我覺得比Channel Strip更加實用。 因為很多時候我只是想單純的將不適宜的音量,推大或壓小,但Channel Strip開出來總是一大串,而付在那一大串EQ、Compressor或Expander裡的Gain或Makeup,往往不見得能讓我們得到很好的放大結果,因為往往放大了訊號,卻失去了細節。 這時候來聽1073就很有趣了,因為他的Preamp是獨立而非附加的,而且是很單純的訊號縮放功能,但是UAD的縮放技術不是單純的把Gain推大,而是把聲音的層次(Layers)給推出來。換句話說,透過Preamp你能聽見更大的音量,與更多的細節。 我錄了一段短片,請大家聽聽這個聲音(請將音量轉大)。 如果世界末日時,我能選一個Plug-in放大自己的聲音讓天使聽見,那應該就是Neve 1073 & Pre了。 可是沒電腦?啊凎~

Logic Pro X 發佈10.1更新

這次的更新,實在太讓人興奮了,想知道細節或對英文不是很爽的朋友,請聽我一一道來吧: 第一個不同是起始畫面。在我已經有點模糊的記憶中,這跟Logic Pro 7的起始畫面顏色是一樣的。這難道是Logic Pro 7的功能回來了嗎?趕快打開Event List看看,結果令人高興的是...他喵的沒有!不過軟體效率變快變流暢,的確有點Logic Pro 7的味道,還是讓人相當振奮。 變色的起始畫面 第二個不同,有5GB的新增內容可以下載,咱Logic 就是霸氣: 你看過哪個軟體改版一次改5GB的嗎? 新增 Drum Machine Designer 是的,我就是那個曾經靠北過 Drum Kit Designer沒有電子鼓,而且鼓手與Pattern太少 的鄉民。於是,Logic Pro這次給了我們新的鼓手,並加入了電子鼓模組。選擇Electro或Hip Hop,鼓組會自動切換成電子鼓。換句話說,以後Drum Kit Designer就是Analog Drum;而Drum Machine Designer就是Electric Drum。 Drum Machine Designer 那如果我想Analogy跟Electric一起用怎麼辦?很好!你的心聲,Apple聽到了,這次改版,我們終於能使用一個以上的Drum Kit Designer了!喜不喜歡?開不開心~~~ 終於可以多個Drum Kit Designer了 Drum Machine Designer以全新面貌在這次改板中呈現,每顆鼓都可單獨替換,Ultrabeat前景堪慮啊~ Drum Machine Designer 除此之外,還可以透過Logic Remote啟動Note Repeat。Note Repeat有什麼功能呢?假設你想錄一個八分音符的大鼓,在Rate中設定1/8 Note,按Record,接著按住Keyboard上的C1不放,大鼓便會持續打八分音符。換句話說,再也不必用鉛筆一格一格劃MIDI Note了。 Note Repeat Piano Roll功能增強: 以往我們使用Piano Roll,如果音層相隔很遠,往往會在畫面中留下一大片空白。比如畫面中,C2及C3兩個八度音完全空白一片。 Piano Roll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