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Logic Pro X 10.2.3 新功能一覽


  • Automation
以前想移動某個Automation點,只能利用滑鼠來左右上下移動
移動Automation Point
現在只要是Nudge Region/Event Position開頭的快速鍵,都可以用來移動Automation
automation指令

另外新增了四個可以上下移動Automation的快速鍵
新增的快速鍵
  • Normalize
通常我們可以利用Gain這個指令來放大或縮小音量,而Normalize則只能單一個Region作業,這次改版,Logic Pro X新增了可以多軌同時Normalize的功能
    Change Gain
    我們可以一次選擇多個Region,當使用Non-destructive Region Normalize(Individually)時,Logic Pro會以Region各自的音量作為Normalize的標準,所以我們會得到兩個Region各自有不同的Gain值
    Non-destructive Region Normalize(Individually)

    下圖為使用Non-destructive Region Normalize(Individually)的結果

    上方Region增加了+12.7dB

    下方Region因為音量原本就較大,所以只增加了+3.5dB

    而倘若我們使用另一個指令Non-destructive Region Normalize (All)時,Logic Pro會以最大音量的Region作為Normalize的基準,以上例來說,兩個Region會統一增加+3.5dB

    • Quick Swipe Mode
    以前在Quick Swipe之下,要選擇移動或Swipe必須靠按左上角按鈕轉換
    左上角按鈕切換剪刀與swipe
    現在選單中新增了Quicl Swipe/Take Edit Click Zones選項,勾選後左上角的小按鈕會消失,

    在這個模式下,選取Region上半部是移動,下半部則是Swipe

    • Tools Menu
    以往Tools Menu不能編輯,而且每一次改版快速鍵都會變得不一樣,尤其是10.2.2不曉得為什麼將Text Tool的快速鍵取消,可能是他以為用的人不多吧?但是親愛的Apple,在剪語音順編號給檔名的時候,這功能超好用的啊~~或許是有太多人抗議,所以這一版快速鍵加回來了
    文字工具快速鍵加回來了
    更棒的是,現在你可以在快速鍵選單中,編輯自己想要的Tools Menu

    • Match EQ大進化
    這次改版我最高興的莫過於此,不過用寫的不容易表達,我錄了一段簡單影片,粗略地介紹一下Match EQ這次最重要的進化功能Learn



      • Loudness Meter
      LUFS(Loudness units relative to Full Scale)已經成為iTunes、廣播、電影等等公播媒體的音量標準,在美國甚至立法要求所有有聲出版品都必須符合LUFS規範,以避免歌與歌、頻道與頻道之間的音量落差太大,傷害了聽眾的耳朵。
      其實,LUFS一言以蔽之,就是音量標準由毫無限制的大聲,變為限制在-23dB罷了。所以當你打開Logic Pro的Loudness Meter時,會在-23dB的地方看到一條線,我們最後出去的作品會被以這個音量標準,再做一次Normalize,其目的就在讓所有從某一平台(比如iTunes)播出的有聲作品,其音量都能統一。至於為什麼是-23dB,因為瘋狂科學家研究後發現,-23~0dB這段區間,能保留最多的Dynamic Range。
      Loundness Meter
      那我大略解釋一下每個參數的含義:
      M:Momentary,瞬間音量,400毫秒偵測一次
      S:Short-term,短時間音量,3秒偵測一次
      I:Integrate,全時間音量,按下Start之後才會作動,按下Pause才會停止
      LU Range:最大最小音量差
      Integrate:平均音量
      原則上,這個表頭對Final Matering會比較有意義,其實隨便開Netflix上的影片或iTune Store上的任何一隻電影,你便會發現其Integrate幾乎都在-23dB附近徘徊
      -23dB標準值

      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線電視頻道與Netflix電影音量總是落差很大,因為台灣電視臺尚未引進LUFS規範,所有能多大聲,咱便作多大聲~
      而同時LUFS也加入了原本的Multi-Meter之中,讓我們使用起來更加便利
      New Multi-Meter
      • 新的Plug-in功能
      這次的Plug-in更新多了好幾個新功能,我挑出最重要的兩個:
      D-Mod,D-Mod我懶得找說明書解釋,但是他是個很棒的功能,可以讓聲音變厚,我們只要知道這個就夠了,這個功能目前出現在Chorus以及Modulation Delay之中
      Modulation Delay

      Chorus
      其實這次介面變動最大的Plug-in除了我們剛剛說到的Meter之外,大部分集中在Modulation這個類別裡面,比如Ensemble,很明顯得Logic Pro X是希望讓這個類別的效果器使用率更高,這相當值得期待,至於實際效果如何,我賣個關子,就請各位實際玩玩看了

      Ensemble
      王牌合成器Alchemy也支援直接從Loop Browser拉Apple Loop進去當成取樣使用


      以上便是我對這次改版的一些小觀察。至於一些顯著的更新,比如新增琵琶、二胡等樂器,我便不在此贅述了,歡迎大家提供新的觀察,一起討論。



      留言

      1. 原來是-23!

        老師是在哪邊知道 LUFS 的資訊?
        (以前是傻不隆冬地比較很多電影後大約抓出-20,只因為比較好記而已...)

        回覆刪除

      2. Hello companion the data that you give that was awesome.I extremely like your direction however few days prior I was going to a site which likewise give cracktaking programming download path and here any one can download a wide range of split software,so in the event that you have much time you additionally can visit the site and look at it http://cracktaking.com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暫時擱置Logic Pro 8寫作計畫

      IMG_2565 原由 yrandy1981 上載 掙扎許久的Logic Pro 8寫作計畫,可能決定要暫時擱置了。 其實我一直很猶豫,因為一來,我並沒有一個舒適的寫作環境與設備;二來Logic Pro 8的改版幅度,其實也沒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相反的我倒有不少改進建議。 希望Logic Pro 9在明年推出的時候,能朝著Logic Pro 7的方向改進。雖然簡單化是絕對不會錯的設計方向,但是簡單化與大眾化,畢竟還是不一樣的思考邏輯。 Logic Pro 7一開始用很卡,但適應了之後會很順;Logic Pro 8上手不會有任何困難,但用久了反而會開始懷念一些Logic Pro 7很順手的細微功能。我不只一次動過將Logic Pro 7再灌回來的念頭。雖然我想要的都是一些很細微的小東西,但目前看來也只能把希望寄託再Logic Pro 9了,雖然我覺得希望不大就是了... Logic Pro 8就像個漂亮討喜的洋娃娃,漂亮,但是內涵其實來自於他承襲的血統。 最近思考起寫作計畫,總是興趣缺缺,唯二能讓我精神一振的只有Sculpture與ES2,但兩個軟體音源也不成書。如果一件事做起來總是猶豫,那就別去想他了。 下半年,重心會放在音樂的量產上,加油!

      Pro Tools VS Logic Pro

      Pro Tools V.S. Logic Pro的PK問題,我想或多或少都曾引起音樂愛號者好奇心。 這次讀者nopoint520(下次寫mail來請記得署名...=.=)來信問到他實際發生的情形,我便將回答公布於部落格上,他的問題很好,我想這也應該是其他許多人的問題。 Randy老師您好 最近買了您的書 利用下班時間研究並練習 真的感覺您非常的用心 也受益良多 不過有個問題 應該說是決擇困擾著我 期望您能夠撥空指點一點迷津 1.您在部落格有提到 pro tools與Logic 各有所長 可截長補短 請問Randy老是您自己製作音樂時 會同時利用兩套軟體嗎?或是可否稍為具體說明兩套軟體各自比較適用於哪些製作的步驟 例如 也許誰適合mastering之類的。 2. 由於我自己尚未購買錄音介面 原本是想購買mbox2用pro tools 但在拜讀您的著作後,深深被Logic的魅力所吸引 以致於我後來便不想購買mbox2,轉而想購買其他價格相近的錄音介面,但是友人卻一在推崇pro tools,況且mbox2也可適用於Logic 請問您是否會建議我購買mbox2,等於擁有兩套軟體 並且也擁有錄音介面 或是直接購買錄音介面 (因為我是想說 同價格但不付軟體 品質應該會比mbox2略高吧? 3.友人推崇pro tools的理由還有一項 是因為我本身從事動畫師的工作 未來有想自己製作動畫片 並且錄製佩樂對白等 友人認為,倘若我使用pro tools 會與大部分的錄音室 工作室的檔案一致,若需要再請錄音室做後制處理 會比較容易做檔案上的交流。 請問關於這點 老師認為如何呢? 在回答他的問題之前,請大家先花點時間看看我寫過的一篇: Pro Tools V.S. Logic Pro 的文章,先對這兩個軟體的發展與背景,有個基本的概念。 如果你已經看完,接下來便是我對以上三個問題的回應: 1. 我將問題一拆成兩個部分回答: (1)可否 稍為具體說明兩套軟體各自比較適用於哪些製作的步驟: 我想,縱使知道哪個軟體比較適合哪些製作步驟,也應該不會在工作的時候,把一首歌在兩個軟體間import來import去。我覺得比較省時且正確的方法,是將一套軟體研究透徹。畢竟編曲軟體大同小異,一套徹底通了,換了其他軟體,摸索一下也能作業。我想熟悉了一套以後,你現在的問題便不會是問題了。 重點不再比較優劣,而是...

      關於「吃」Tone

      吉他與我 在學習吉他的過程中,「吃Tone」這個名詞,總不時在器材的評價中出現。然而,癡漢我懂,吃Tone是什麼? 不管你同不同意,請聽聽看我這樣的理解,能不能釐清你對吃Tone的疑慮。 什麼是吃Tone? 電吉他插入音箱,是一種Analog to Analog,類比轉類比,轉換勢必造成訊號減損。訊號減損便是「吃Tone」,接著,隨著我們轉大音量,音箱不斷放大被吃過的吉他訊號,於是「吃Tone」現象,便愈發的明顯。 然而有接觸必有損耗,是必然的定律。「吃Tone」既無可避免,於是各大音箱廠牌,便期望以其獨特設計,彌補被吃掉,或者說耗損的部份。 以譬喻來說,吉他插入音箱,你可以想成是將Wave檔轉成MP3,而音箱將訊號放大,則是MP3還原成Wave檔的過程。但問題是,當我復原始訊號時,怎麼知道Wave在轉換成MP3的過程中,損耗了哪些部分?事實上,沒有人知道!因為縱使數據完全一樣,人耳聽起來的感受依舊不同。 所以便出現了兩條理路。某些廠商便致力於「還原」訊號,他們認為音箱的目的,是單純的放大訊號,不應該有所扭曲。於是這些廠商,便成為玩家口中最不「吃Tone」的廠牌,如我非常喜愛的Victoria Amp或Bogner;但某些廠商卻不這麼想,他們認為原始訊號不論如何,是不可能被還原的,所以便致力於「染色」,損耗既是必然,那我就用我的方式,把它還原出來。這類音箱大概就是玩家口中有「個性」的廠牌,或者辨識度相當高的廠牌,如Mesa Boogie或Marshall。 吃Tone有好壞之別嗎? 這件事本身就沒有好壞之別。如果訊號減損就是「吃Tone」那全天下大概沒有一顆合格的音箱;如果「吃Tone」被用來解釋你不喜歡,或不喜歡某顆音箱或效果器,那你喜歡或不喜歡的,可能只是它「染色」的方式。 真實絕對是好的。但在音色的世界裡,但我想讓更讓人如痴如醉的,是獨特的「染色」。比如Fender的Clean Tone;Mesa boogie的Drive Tone,不論歲月怎麼沖洗,只要耳朵一聽到,依舊瞬間便能觸發美好的記憶。 同樣標榜Vintage的音箱,一個可能是用舊電路技術,真的去做仿古音箱;而另一個則可能透過模擬技術,去做出仿古的聲響。這中間可有好換之別?選擇仿古音箱質感當然比較好,但花了三萬、五萬可能只有一種Tone;選擇模擬技術可能仿古沒那麼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