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 昨天與新來的同事聊到有關創意的話題,同事畢業於美國名校,而外國教育一向注重啟發,所以同事在學習電影配樂的過程中,有很棒的實作機會。他敘述到教授給他們一段已經做好音效的影片當作業,要他們試著製作音樂,結果每個學生配出來各異其趣的結果,沒有任何人音樂的內容接近或相同。聽著他雀躍的敘述,我也跟著高興起來,一方面是他說到他們同學中,真的有人有管道跟好萊塢的音樂製作團隊接觸,拿到很棒的電影配樂來交作業;二方面是我也教過數位音樂,所以了解當上課的學生每個人有一台Macbook時,事情會變得多麼不同。啊...我的遊學夢,那個曾讓英國 bath spa大學電腦音樂系 (現在的Creative Sound and Media Technology)提供1/3獎學金,補助攻讀博士學位的遊學夢啊。還好,現在更容易了,Berklee推出了 Online School ,裡面有好多我想上的課程,又是個錢坑~~ 言歸正傳,透過言談,他覺得每個學生的不同作品,展現了他們的Sense與天份。而我則像個老頭般慢慢說道: 給一支片子配一個音樂版本,靠天份;給一支片子三個不同的音樂版本,靠努力。 一組配樂,展現你對一支片子的感覺;三組配樂,展現你對一支片子的解讀。你會常常聽到許多人評論他對某部電影的「感覺」;但卻很少聽到有人精確的與你分享第幾分第幾秒的第幾個音效,造成什麼樣「效果」。「感覺」是Sense構成的主要元素,感覺人人不同,所以討論感覺,往往容易爭執;而「效果」則來自觀察,長期而細密的觀察,累積成經驗,在你於不同電影中看見相同的手法時,發出會心一笑。 所以關鍵不是你能在一部影片中,感受到什麼,而是你能在一部影片中,聽到多少。 感受,只有一個,所以你只能做出一個充滿創意的配樂;但觀察可以累積,所以你能憑藉過去的觀察,翻出三個對類似畫面的處理與解讀。 而實際上的職場需求,也是如此。廣告導演會從三個不同版本的配樂中,挑選一個合適的Tone;遊戲音樂甚至常常需要你找Reference給製作人參考;至於音效...嗯...當畫面中,一部汽車呼嘯而過時,你的腦袋裡如果只有一種聲音,那我想Sense再好,大概也沒什麼意義。 所以其實我還蠻討厭聽到音樂工作者,特別是老一輩的音樂人,動不動將Sense掛在嘴邊。因為這對我來說,在某種程度上,Sense是怠惰、不求上進、吝於分享與找藉口的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