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跟一群對音樂有熱情的後進同好一起吃飯聊天,席間我問大家平常都聽哪些音樂? 可能是為了顯示自己很有水準吧,大家紛紛搬出國外的冷門音樂家,甚至連俄羅斯都有。等所有人發表完後,我微笑著問大家:「大家平常聽周杰倫嗎」? 大部份人都沈默了,我甚至在某些人眼中看到一絲不屑 看到這個反應,我再次笑著問大家:「你們想把作品賣到華語市場,卻完全去不了解華語市場賣得最好的作品,這邏輯,說得通嗎」? 大部份人又沈默了,但這次不屑不見了 要追一個女孩,不去研究他喜歡什麼,只給他自己認為很棒的禮物,除非這女孩本來就歡你,否則大概是追不到的。 可是,你會期望整個華語市場那麼巧正好喜歡你嗎? 另一個道理,價高者得。華人市場最厲害的編曲家,大概都圍繞在天王天后身邊,因為有名有利。有認真聽過蔡依林的,大概都不會反對那編曲跟歌聲,真的呈現非常強烈反差。所以不聽主流音樂的人啊,你不但錯過了市場,也錯過了高手。 不去主動了解市場,也不用期望市場會想了解你 如果你想應徵某家公司的Audio、如果你想衝上某個串流頻道的TOP 100.....等等等,其實關鍵都一樣的:你有沒有認真的去了解過人家想要什麼?還是你只想告訴對方,我很厲害,我很有才華,我得過什麼什麼獎....。沒有人會對「你」有興趣,但所有人都對「你能幫我什麼」感興趣。 講到這裡或許你又會問,我沒進業界,又從何了解業界需要什麼?那你為什麼會按照部落客的介紹,去品嘗某個角落的無招牌蚵仔麵線?你又沒吃過,怎麼知道他好吃? 因為我聽人家講的啊。沒錯啊,想了解業界,也可以聽人家講。跟你一起打屁聊天的叫朋友,會跟你講的,叫人脈。 所以如果玩音樂就是自己關在地下室寫歌,認真玩音樂就是一群人關在地下室寫歌,我想那大概玩不出什麼花樣。 要認識人,要了解需求 用這個角度,回過頭來談聽音樂,就十分有趣了。 其實音樂本身就是了解市場的媒介。白話來說:「如果你能編到蔡依林主打歌的7-8分像,一開始進入市場的價格又只要原編的1/3,那不管是唱片圈、廣告圈或遊戲圈,我相信都已跨進半步,因為你已經有一張相當漂亮的名片」。然而,如果你只喜歡Linp Bizkit,只聽Linp Bizkit,那你是一個很棒的音樂愛好者,但卻是個不及格的音樂工作者。 竊以為,一個音樂工作者,聽音樂最好是多類別多吸收。因為台灣本來就是個雜燴...
這是楊旋音樂誌,是一個以Apple Logic Pro、吉他、音樂、攝影,及文字,做為喇賽主題的部落格,希望這個部落格,能讓我認識更多我還不認識的朋友,知道更多在音樂上,我還不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