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創作,我們腦袋馬上浮起的畫面,是拿起一把吉他,或坐在鋼琴前面,一字一句慢慢的敲,哼哼唱唱的寫出來。
20年前我剛接觸音樂的時候,歌是這麼寫的;20年後,我想這種方式還是會存在。然而歲月流轉,20年前唯一的創作方式,20年後只是創作的其中一種方式,但有多少人的大腦仍固執著的認為,這其中之一,是全部的世界?
醒醒吧,這種寫歌方式從李宗盛還跟朱衛茵在一起的時候就在用了,倘時至今日,我們還是只能用李宗盛那套方式創作,你覺得你寫得贏他嗎?
或者,讓我換個角度說,你跟李宗盛用同樣的方式寫了一首歌,DEMO都是木吉他+Vocal,你覺得唱片公司會用你還是他?
OK,因為你會用Logic,所以你的DEMO還有鼓、有Bass、有BALABALABALA......,你有沒有想過,有多少人排隊等著幫李宗盛做DEMO?
什麼是你能贏過李宗盛的?或者說,什麼可能是李宗盛不會的?
如果能找到,那就有可能可以不在他的陰影下飛翔。最不濟最不濟,或許還能像我一樣,在音樂的世界裡,分到一口飯吃。
所以,或許我們必須從別的創作方式開始,你聽過李宗盛用Loop嗎?好像沒有,那就從這裡開始吧。打開Logic,用它提供給你的Apple Loop,剪貼出一個歌曲的Groove,用這個Groove,哼唱出旋律,錄進去,完成你人生第一首不管彈奏,忽略樂理的歌曲。這種創作方式好像很虛浮,沒什麼底氣?
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打開Spotify,至少有1/5的歌曲是這麼製作出來的。讓我們搞清楚一件事,學樂器,懂樂理,跟音樂創作,是完全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如果很會很會演奏樂器,很懂很懂樂理,就能寫出很棒很棒的歌曲,那第一線的創作人應該都是音樂系科班出身高材生,但事實上高材生都教琴去了~
關鍵在於我們的眼界與胸懷,如果你也同意音樂素養與音樂創作是兩件事,哪你應該也會同意,音樂素養讓我們慢慢累積,而音樂創作,現在就能開始。學琴沒個三年別想小成,學Logic三天就能剪接出像樣的音樂,接著我們讓這兩條線慢慢靠近,幾年之後,你可以靠你的樂理剪接Loop;也可以抱著你的吉他,享受創作旋律愉悅。兩者,都是你的作品。
Logic Pro是另一副紙筆
如果生活點滴能變成靈感,那Apple Loop給你的靈感應該是更具體才是。創作的方式,不該被侷限,你能寫出來的,也絕非只是你已經知道的東西。對非科班出身的我們來說,樂理從來都是覺得不足以後才去學習的。
想寫歌,但是不懂樂理不會樂器,寫不出腦袋裡的想法,那就去學樂理學樂器,如果只是單純想享受創作的樂趣,那就試著在別人的基礎上創作吧。
只要能帶來快樂與滿足,什麼方式,都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