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沒有要推薦什麼品牌,只是想討論一些購買樂器設備的邏輯。
人們在音樂、音效的領域裡,有著許多角色,想扮演每一種角色,那是不可能的。通常,我們必須抓住自己最初「想要」的那部分,才能在聲音這個領域裡,發揮最大的熱情。
比方說,你受到Stevie Vai感動,想成為一名吉他手,並下定決心學習吉他,請問,你該買些什麼?
跟他一樣的音箱,跟他一樣的效果器,還是跟他一樣的吉他?如果這樣就能成為Stive Vai,那滿街都會是Stevie Vai,當然,這麼蠢的話,會連識字都有問題,那就不會來看我的部落格了。不過至少,我們還能跟留跟他一樣的髮型,彈琴的時候臉部表情學他那麼扭曲,這樣便能接近神的領域,不過用這種方式接近Stevie Vai,那請問你玩的是吉他,還是Cosplay?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口袋不夠深,而是邏輯出了問題。
要學Stevie Vai,我想比較省力的方法會是花最一點錢買必要樂器,花一點錢買幾本教材,最後再拿一些錢去報名學美語。
Why?因為像Stevie Vai這種大咖,網站上一堆他的教學帶、專訪、與研究等等文章,不過很抱歉,都是米國話,如果你看得懂,學Stevie Vai的學費,會是零,而省下來的錢,則能讓你去買更帥的吉他,燙更像Stevei Vai的頭髮。
如果不要是同時間要買吉他、買音箱、買教材、學吉他兼燙頭髮
錢,怎麼會不夠?
凡事都有個先後順序,真正困擾我們的往往不是錢不夠多或時間太過少,而是我們同時想要的太多。
如果你最初想要的,是編曲,那就先去上編曲軟體的教學課程,把編曲軟體學會吧,因為你該把時間花在研究曲式、Chord-Melody,而不是為了尋找某個編曲軟體上的功能徹夜不眠;
如果你最初想要的,是錄音,那就先去買對好監聽吧,瞎子摸象是摸不出什麼花樣的。當你有了好幾萬的錄音卡;好幾萬的麥克風前級,卻搭配著一支耳機,請相信錄不好絕對不是你的原因,因為連判斷有沒有錄好,都是個困難的課題;
如果你最初想要的,是樂手,那先花點錢去上吉他課吧,舞台不是一個人就能站得上去,實力之外,人脈是更重要的關係;
如果,你只想簡簡單單的把想到的弦律記錄下來,那跟電腦跟錄音卡有什麼關係?買支錄音筆就可以;
可是我聽人說電腦錄音比較....NO,請專注在你最初想要的事情。
如果,你只想好好的寫歌,那請不要想什麼市場流行,請忽略那些跟歌曲本身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賺錢考慮,將精力專注於歌曲本身。水調歌頭現在拿出來聽,仍舊是那麼動聽。如果你覺得好聽是因為鄧麗君?那想像一下鄧麗君唱「保庇」,應該也不會比王彩華屌到哪裡去。
所以我們對這個邏輯有共識了嗎?專注於最初想要的事情,便知道什麼是最迫切需要的設備。
如果什麼都想要,最好你爸是郭台銘。
如果你常常覺得器材壓的你喘不過氣,那可能你忘了當初玩音樂的目的;當你聽到別人說音樂人都很窮,卻覺得理所當然時,請問你覺得是音樂把你害成這樣?還是自己搞爛了自己?
你聽過玩賓士車的人很窮嗎?你手上的設備動不動幾萬起跳,你也是有錢人。
為了設備傾家蕩產,你玩的是設備,不是音樂。
書馬克很會開車,但不是每個買法拉利的都是書馬克,所以如果你想成為書馬克,那就不要再買法拉利了。當然,你媽是王雪紅的話例外...
我玩音樂,我養兒子,我還有一堆樂器與設備,如果我可以,那你也行!
你好!
回覆刪除有寄Emil給您
不知道有沒有收到?
by 小駿
寫的好。一針見血。
回覆刪除- 旅美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