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是觀念,不是技術

最近迷上了海賊王。看到258話左右,有一幕是海軍警衛在海上列車裡,對著法藍基開槍,但是子彈無法射入改造人體內而掉到地板的畫面。聽到那幾顆子彈掉到地板的音效,我大概猜到是出自Sound-idea 6000裡,那幾個骰子掉落在wood上的Sample。
聽著這個音效,我真的感觸良多...
從廣告、電視、到遊戲產業,台灣的子彈跟彈殼掉落地板的聲音永遠一樣;永遠是那清脆不已的金屬聲。
而海賊王則是選擇用掉落木頭地板的聲音來表現。
一個,從物體本身出發,而另一個,則從物體掉落的介質出發,兩著沒有誰是誰非,然十多年後,台灣大部分的子彈掉落音效,還是那清脆的金屬聲;而日本則會有木頭、大理石、空心磚、塌塌米......等各式各樣「子彈掉落」音效。
金屬聲,是日本的選項之一;卻是台灣的唯一。
其實那些音效都做的出來,而且很輕易就能做的出來,但是,問題真的不是台灣聲音產業的技術人員,做不出鬼子做的音效;而是台灣有權決定聲音最終使用版本的各專業人士,沒有鬼子般的邏輯與思維。
曾經試圖從Computer Music雜誌,對英國專業電玩聲音製作人的訪談中得出靈感,辛苦創作出一組音樂與音效,得到的回應卻是:
Randy,你真的不懂遊戲。
也曾經從同一本雜誌贈送的音效Sample裡,挑出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懷舊任天堂、小精靈音效,而得到的回應竟是:
Randy,我覺得你進步非常多。
......
原來,我的進步在於是否貼近你的習慣?倘若晚生個幾年沒玩過紅白機,那我豈不一輩子不懂遊戲?
可否,請有權力者把你們的習慣變成選項之一?可否,暫時捨棄一些本位主義?可否,讓創作者稍微喘口氣,不要永遠做一些連自己不好意思掛名的東西?
也許,我的態度有問題;也許,我有藝術家的脾氣;也許,是我們都忘了,這世界需要的不是遊戲,而是:想,像,力...

留言

  1. 要錄出子彈掉在各種介面上的聲音,我覺得
    並不單純,個人我有涉獵一點點,這就是所謂FOLEY的音效製作技巧,要有一間作FOLEY的錄音室,除了訊噪比不能太低之外,各種"道具"還要具備FOLEY Artist的技巧;以現存音效製作環境來說,用正版音效片已屬難得,要原創自己來錄來處理,在時間,成本的考量根本是不可能.Randy兄若對音效有興趣,我推薦一本Sound effects Bible by Ric Viers 很實用不錯.作者有出過音效片

    Victor Yang

    回覆刪除
  2. 謝謝你,我會找來閱讀。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暫時擱置Logic Pro 8寫作計畫

IMG_2565 原由 yrandy1981 上載 掙扎許久的Logic Pro 8寫作計畫,可能決定要暫時擱置了。 其實我一直很猶豫,因為一來,我並沒有一個舒適的寫作環境與設備;二來Logic Pro 8的改版幅度,其實也沒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相反的我倒有不少改進建議。 希望Logic Pro 9在明年推出的時候,能朝著Logic Pro 7的方向改進。雖然簡單化是絕對不會錯的設計方向,但是簡單化與大眾化,畢竟還是不一樣的思考邏輯。 Logic Pro 7一開始用很卡,但適應了之後會很順;Logic Pro 8上手不會有任何困難,但用久了反而會開始懷念一些Logic Pro 7很順手的細微功能。我不只一次動過將Logic Pro 7再灌回來的念頭。雖然我想要的都是一些很細微的小東西,但目前看來也只能把希望寄託再Logic Pro 9了,雖然我覺得希望不大就是了... Logic Pro 8就像個漂亮討喜的洋娃娃,漂亮,但是內涵其實來自於他承襲的血統。 最近思考起寫作計畫,總是興趣缺缺,唯二能讓我精神一振的只有Sculpture與ES2,但兩個軟體音源也不成書。如果一件事做起來總是猶豫,那就別去想他了。 下半年,重心會放在音樂的量產上,加油!

Pro Tools VS Logic Pro

Pro Tools V.S. Logic Pro的PK問題,我想或多或少都曾引起音樂愛號者好奇心。 這次讀者nopoint520(下次寫mail來請記得署名...=.=)來信問到他實際發生的情形,我便將回答公布於部落格上,他的問題很好,我想這也應該是其他許多人的問題。 Randy老師您好 最近買了您的書 利用下班時間研究並練習 真的感覺您非常的用心 也受益良多 不過有個問題 應該說是決擇困擾著我 期望您能夠撥空指點一點迷津 1.您在部落格有提到 pro tools與Logic 各有所長 可截長補短 請問Randy老是您自己製作音樂時 會同時利用兩套軟體嗎?或是可否稍為具體說明兩套軟體各自比較適用於哪些製作的步驟 例如 也許誰適合mastering之類的。 2. 由於我自己尚未購買錄音介面 原本是想購買mbox2用pro tools 但在拜讀您的著作後,深深被Logic的魅力所吸引 以致於我後來便不想購買mbox2,轉而想購買其他價格相近的錄音介面,但是友人卻一在推崇pro tools,況且mbox2也可適用於Logic 請問您是否會建議我購買mbox2,等於擁有兩套軟體 並且也擁有錄音介面 或是直接購買錄音介面 (因為我是想說 同價格但不付軟體 品質應該會比mbox2略高吧? 3.友人推崇pro tools的理由還有一項 是因為我本身從事動畫師的工作 未來有想自己製作動畫片 並且錄製佩樂對白等 友人認為,倘若我使用pro tools 會與大部分的錄音室 工作室的檔案一致,若需要再請錄音室做後制處理 會比較容易做檔案上的交流。 請問關於這點 老師認為如何呢? 在回答他的問題之前,請大家先花點時間看看我寫過的一篇: Pro Tools V.S. Logic Pro 的文章,先對這兩個軟體的發展與背景,有個基本的概念。 如果你已經看完,接下來便是我對以上三個問題的回應: 1. 我將問題一拆成兩個部分回答: (1)可否 稍為具體說明兩套軟體各自比較適用於哪些製作的步驟: 我想,縱使知道哪個軟體比較適合哪些製作步驟,也應該不會在工作的時候,把一首歌在兩個軟體間import來import去。我覺得比較省時且正確的方法,是將一套軟體研究透徹。畢竟編曲軟體大同小異,一套徹底通了,換了其他軟體,摸索一下也能作業。我想熟悉了一套以後,你現在的問題便不會是問題了。 重點不再比較優劣,而是...

關於「吃」Tone

吉他與我 在學習吉他的過程中,「吃Tone」這個名詞,總不時在器材的評價中出現。然而,癡漢我懂,吃Tone是什麼? 不管你同不同意,請聽聽看我這樣的理解,能不能釐清你對吃Tone的疑慮。 什麼是吃Tone? 電吉他插入音箱,是一種Analog to Analog,類比轉類比,轉換勢必造成訊號減損。訊號減損便是「吃Tone」,接著,隨著我們轉大音量,音箱不斷放大被吃過的吉他訊號,於是「吃Tone」現象,便愈發的明顯。 然而有接觸必有損耗,是必然的定律。「吃Tone」既無可避免,於是各大音箱廠牌,便期望以其獨特設計,彌補被吃掉,或者說耗損的部份。 以譬喻來說,吉他插入音箱,你可以想成是將Wave檔轉成MP3,而音箱將訊號放大,則是MP3還原成Wave檔的過程。但問題是,當我復原始訊號時,怎麼知道Wave在轉換成MP3的過程中,損耗了哪些部分?事實上,沒有人知道!因為縱使數據完全一樣,人耳聽起來的感受依舊不同。 所以便出現了兩條理路。某些廠商便致力於「還原」訊號,他們認為音箱的目的,是單純的放大訊號,不應該有所扭曲。於是這些廠商,便成為玩家口中最不「吃Tone」的廠牌,如我非常喜愛的Victoria Amp或Bogner;但某些廠商卻不這麼想,他們認為原始訊號不論如何,是不可能被還原的,所以便致力於「染色」,損耗既是必然,那我就用我的方式,把它還原出來。這類音箱大概就是玩家口中有「個性」的廠牌,或者辨識度相當高的廠牌,如Mesa Boogie或Marshall。 吃Tone有好壞之別嗎? 這件事本身就沒有好壞之別。如果訊號減損就是「吃Tone」那全天下大概沒有一顆合格的音箱;如果「吃Tone」被用來解釋你不喜歡,或不喜歡某顆音箱或效果器,那你喜歡或不喜歡的,可能只是它「染色」的方式。 真實絕對是好的。但在音色的世界裡,但我想讓更讓人如痴如醉的,是獨特的「染色」。比如Fender的Clean Tone;Mesa boogie的Drive Tone,不論歲月怎麼沖洗,只要耳朵一聽到,依舊瞬間便能觸發美好的記憶。 同樣標榜Vintage的音箱,一個可能是用舊電路技術,真的去做仿古音箱;而另一個則可能透過模擬技術,去做出仿古的聲響。這中間可有好換之別?選擇仿古音箱質感當然比較好,但花了三萬、五萬可能只有一種Tone;選擇模擬技術可能仿古沒那麼到位,...